正确理解白酒勾兑与勾调

 新闻资讯     |      2020-03-23 09:49

      文章开始之前先表达一下我对勾兑酒的理解:勾兑分为两种形式,一、由不同的生产批次和不同的窖池酿制出的白酒在口感上都会有些差异,为了使销售的白酒都保持同样的风味在不添加其他助剂的情况下进行的坛与坛之间的相互中和。二、为了模拟白酒老陈醇香的口感加入的陈化剂及香精或者是酒精的添加助剂形式的勾兑,更有一些犯罪行为通过添加工业酒精式的勾兑。玉奇洞承诺每一滴酒不含任何添加元素,100%纯粮酿制。

 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以竞标的方式分时段销售下一年度的广告位,黄金时段的广告位颇受关注,来自山东的秦池酒,分别以6666万和3.2亿的天价,连续两年获得“标王”称号,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后,迅速成名,产品供不应求。好景不长,秦池酒的原酒生产能力遭到质疑,1997年初的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把秦池推进了无法自辩的大泥潭。这个事件让整个白酒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勾兑”和“酒精”两个概念不胫而走,成为牵动消费者敏感神经的两个关键词汇。从此在人们的心里,勾兑白酒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

勾兑的目的:产品标准化+风味更出色

  其实勾兑本是一项很无辜的技术,它无非就是将同一类型具有不同香味的酒按特定比例兑在一起,达到对酒体进行补充、平衡和谐调的作用,让产品形成和保持独特风格特征。我们或许都听过“五年陈酿”、“十年陈酿”这类的说法,白酒的酿造周期这么长,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在这么长时间的酿造过程中,酒会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生产班组、不同窖池的影响等等,这就会导致所酿造的酒在风味上有差别。如果今天我买一瓶酒感觉挺好喝,下次买一瓶一样的酒就不一个味了,那怎么能行?所以勾兑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出厂的每一批产品都保持固有的风格。

  另外,酒本身也是食品的一种,酿酒就如同做美食。当你在炒一道菜时,有时要同时用到多种调味品,比如酱油和醋一起使用才能达到你所要的口感。而白酒勾兑具有同样的意义,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使酒体协调、平衡,并烘托出主体香气,以获得更为出色的风味。白酒生产有“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的说法,这里的艺术,就体现在勾兑上。

白酒的陈化周期较长,短的需要几个月,长的有时甚至需要几年。

勾兑过程可不简单

  很多人或许都有所耳闻,葡萄酒品鉴是一件十分讲求均衡感的事;但你或许不知道,单一葡萄品种所酿造的葡萄酒在香气和口感上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为了弥补这样的失衡,酿酒师一般会选择不同品种的葡萄酒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另外,国外的蒸馏酒种也存在勾兑的过程。比如威士忌,一位苏格兰威士忌酿酒师,他曾表示,勾兑这个词在外国并没有任何贬义,许多精品威士忌都是勾兑而来,这样在口感上和气味上才能达到极致,而且在不同国家这种勾兑的技术也都是保密的。

  在白酒的生产中,勾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其实,广义的勾兑应当包含两个步骤,即勾兑和调味,所以“勾兑”这个词汇应该用“勾调”来替代才会更为全面。如果以素描作为比喻,勾兑过程就是建构框架、刻画主体的过程。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酒或者不同窖池生产出来的酒有所差别,表现在微观上就是其中的酸类、酯类、醛类、酚类等微量成分的差别,而表现在宏观上就是气味和口感的差异,这样将不同的酒勾兑在一起才能弥补某一种酒感官上的偏差或者让风格更为突显。这样勾兑好的酒就叫做基酒

在基酒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酒进行调味。

       基酒在勾兑好后,仍然不能称之为完美,因为这仅仅是框架层面的调整,也就是说基酒在感官上的方向是正确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刻画以突出细节,精益求精,这时就需要用调味酒进行调味。这就好比炖好一锅汤出锅时,总会撒点香菜提个味儿。而调味,正是给白酒锦上添花的过程。所谓的调味酒,是采用独特工艺生产的具有各种特点的精华酒,它们可能有特香、特甜、特浓等鲜明的风格特征。调味酒的主要功能是使组合的基础酒质量水平和风格特点尽可能的得到提高,使基础酒的质量向好的方向变化并稳定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为了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模拟出了口感与传统粮食酿制一样的新工艺白酒,一时间以食用酒精勾兑的新工艺白酒大行其道。新工艺白酒指的是采用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酒用)调制而成的白酒。有些人认为新工艺白酒就是酒精加水再用香精调味,其实这门白酒技术远没有这么简单和粗糙。新工艺白酒虽然是以食用酒精作为白酒的主体,然而为了达到传统白酒的风格要求,需要通过以下三种主要方式得以实现:

  1. 串香法。串香工艺并不是因为新工艺白酒的产生而创建,这种工艺早就应用到传统白酒的酿造中,在传统的蒸锅中,下面放置小曲酒醅,上面放置大曲香醅,经过蒸馏,酒醅中的酒携带者香醅中的呈香物质冷凝下来,就是用传香工艺生产的传统白酒。新工艺白酒借鉴了这种传统工艺,只不过酒醅换成了食用酒精
  2. 调香法。调香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呈香、呈味物质调配而成的白酒,这些呈香物质,可能是香精也可能是使用黄水进行代替,而黄水是传统白酒生产的副产物。
  3. 固液法。固液勾兑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一定比例传统固态法生产的白酒进行勾调而成的白酒。

造假或是误解的根源

  无论是“勾兑”还是“新工艺白酒”,本身并没有错,可为什么说到这两个词,就会让人联想到假酒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诚信的缺失。

工业酒精制造的毒酒

  喝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致人伤病甚至死亡的新闻时有发生。1998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山西朔州地区的特大毒酒事件中,不法分子用大量甲醇加水制造成白酒出售,造成27人死亡,数百人被送进医院抢救。整个白酒产业遭到重大的打击,整个社会也为之震颤。没有想到时隔几年,云南元江假酒中毒事件、广州毒酒杀人事件等恶性假酒事件又接二连三的发生,让人们彻底建立起了抵触心理。此后,由于概念的混乱,食用酒精替之受罚,被戴上了万人唾弃的帽子,人们听到“勾兑”、“酒精”一词就认为是假酒。

新工艺白酒冒充酿造酒

  由于人们对新工艺白酒的戒备心理,市场上出现了生产厂家“不敢写”,消费者“不敢选”的现象。所谓“不敢写”指的是生产厂家一方面由于担心产品卖不出去;而另一方面新工艺白酒低成本高利润的现实情况也实在让人心动,所以售卖产品即便是新工艺白酒,也不明确标明从而进行隐瞒,或者干脆打上“纯粮酿造”的字号,对消费者进行欺骗。原本就对“勾兑”混淆的消费者,加上厂家商家“背后”操作的曝光,更是不敢也不愿意接受新工艺白酒了。